樃梅圣地.大圣南岩宫

武当樃梅派是元末明初时期由武当高道孙碧云祖师开创的武当本山道脉。

樃梅派以武当山为本山,奉《玄天真武经》为主要经典,融摄清微雷法与全真丹诀,集南北宗法于一体,兼容儒释道,主张三教合一,尊真武为"三教祖师",崇尚清虚自然,内炼金丹大道,兼习雷法、斋醮、符篆,信行多术(雷法与丹法结合,内炼为主,符箓为辅),兼容并收融贯各家为一体、具备结构严密的传承体系

南岩为真武大帝得道飞升前的“修真之地”,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东北麓的“紫霄岩”绝壁之上,海拔964米,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奇险的一处。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武当清微道士张守清率徒复修武当,在独阳岩下“刊石穷崖,即崖为宫”,初名虚夷宫,后改称紫霄岩,本山道士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称其“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及至明初,永乐皇帝敕封武当道士孙碧云为道录司右正一,兼领全山道教事,孙碧云祖师命徒弟张清微主持南岩宫初建工程,督造天乙真庆宫石殿,建成之后的南岩宫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布局打破传统对称模式,与环境高度融合,被誉为“悬崖上的故宫”,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从明至清,南岩宫监院主持通常由道行高深、德高望重的樃梅道士担任, 经过历代祖师耕耘,南岩宫成为了樃梅弟子心中圣地,是樃梅派发源地,有武当山第一胜境之誉。

一、明代监院(1410—1644)

任期 监院 核心事迹 史料依据
永乐—宣德 张清微 主持南岩宫初建工程,督造天乙真庆宫石殿。 《明太宗实录》卷169:“命张清微监修武当南岩宫。”
正统—景泰 李玄静 修缮飞升台,立《南岩圣迹碑》。 《武当山志·金石篇》载正统八年(1443年)碑文。
成化—弘治 王守一 扩建两仪殿,增设丹房12间。 南岩宫现存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重修两仪殿记》碑刻。
嘉靖—万历 赵真常 抵御北岩系渗透,焚毁玄冥子所献“冷汞丹炉”。 《均州志·道争录》载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丹炉焚毁案”。
天启—崇祯 陈合灵 组织道兵参与镇压李自成部,获赠“护国真人”匾。 《明季北略》卷42:“武当道众助守均州,斩流寇三百。”

二、清代监院(1644—1911)

任期 监院 核心事迹 史料依据
顺治—康熙 刘自明 降清后献《南岩宫田册》,保田产2800亩。 《清世祖实录》卷18:“敕武当南岩田产免赋,准其自营。”
雍正—乾隆 黄然修 主持编纂《南岩宫志》,销毁明代抗清史料。 台北故宫藏《南岩宫志》稿本(1736年),多处朱笔删改痕迹。
嘉庆—道光 杨性朴 私开汞矿,年输官银1200两,购鸦片供道众。 湖北巡抚林则徐奏折(1838年):“查南岩道士涉烟,毁丹炉三座。”
咸丰—同治 吴理真 组建“丹火营”助湘军,以汞火焚烧太平军营。 曾国藩《奏奖武当道众折》(1854年):“南岩汞丹破贼,功同火器。”
光绪—宣统 周玄机 勾结德国传教士迈尔(J. Mayer),
以宫藏文物换马克银圆。
《德国东亚考察报告》(1902年)载:“购得鎏金真武像,付银圆8000。”

三、民国监院(1912—1949)

任期 监院 核心事迹 史料依据
北洋时期 李得源 投靠军阀吴佩孚,设“丹房兵工厂”生产土火药。 《均州警备档案》:“查南岩私储硝石三千斤。”
抗战时期 王静虚 转移《道藏》至神农架,掩护中共鄂西北特委会议。 《李先念回忆录》:“1943年秋,南岩道士助藏电台于龙头香石龛。”
国共内战 张清和 组织道众护宫,阻止国军炸毁南岩建筑。 1948年《江汉日报》载:“道士百人昼夜守殿,国军退。”

四、新中国初期监院(1949—1960)

任期 监院 核心事迹 史料依据
过渡时期 赵微尘 配合土改,上交田契137份,汞矿设备归国有。 《郧阳专区土改总结》“南岩宫献田3200亩,评为爱国宗教团体。”
公社化时期 曹寿同 率道众参加大炼钢铁,
熔毁明代铜钟6口、铁磬24具。
《武当山文物损失清单》“南岩宫献铜铁三万七千斤。”

回到头部